美国的航母不一定向着菲律宾牛金所,但菲律宾不会这么想。
南海局势近期再度升温了,7月初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高调访问菲律宾,被视为对菲律宾政府的撑腰之举。
与此同时,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突然喊话,要求中国放弃核武器,以配合所谓的“东南亚无核区”倡议。
这种言论迅速引发了中方的强硬回应——中国不仅在南海展开实弹演习,还划定了一些禁区。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场行动是美国借菲律宾之手在南海搅动局势,而菲律宾则试图借外部力量强化自身立场。
然而中方的反制措施既展示了实力,也留有余地,避免局势失控,南海的角力,不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更是外交、舆论和地区影响力的综合博弈。
最近几年世界似乎一直处在战争之中,美国作为传统上的“老大哥”、“世界警察”,在各个地方都展现了美国的肌肉。
中东战争之中,美国对伊朗投下了巨型钻地弹之后,中东暂时停火,这个空档,美国想起了兵家必争之地——南海。
于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来到了菲律宾,这是是近期南海最受关注的军事动态。
这艘航母本来去年是部署到到日本的,这次是第一次停靠在菲律宾,这个时机也颇为微妙——恰好在中国宣布对菲律宾制裁的几乎同时。
是的,中国此前制裁了菲律宾的反华政客托伦蒂诺,此人长期在菲律宾政府制造各类对华不利的谣言,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向菲律宾传递的支持信号牛金所,以此来试图抵消中方施压的影响。
然而美国对菲律宾的撑腰并非毫无保留,此前,美国“罗斯福”号航母曾因中国“山东舰”的逼近而撤出南海,显示出美军在直接对抗上的谨慎。
此次“乔治·华盛顿”号的行动,更多是象征性的存在,而美国并不打算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只不过,美国虽然不打算行动,但在菲律宾的军事布局仍在推进,包括计划在苏比克湾建设大型军事仓库,并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
这些动作虽能增强对华威慑,但也可能进一步刺激地区紧张,甚至引发更激烈的反制。
而菲律宾显然是靠着美国在背后站着,腰杆儿突然硬起来了。
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近日公开要求中国“放弃核武器”,理由是希望中国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
这一言论看似站在道德高地,实则经不起推敲,首先这个条约的核心是要求核国家不在东南亚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而非要求它们彻底弃核。
中国早已表态会尊重无核区原则,甚至中国已经表示愿意带头签字,但菲律宾还是向中方喊话,并且这个提议明显就超出了条约的范畴,更像是政治作秀。
有分析认为,菲律宾防长这么大喊的目的,是因为自身的安全政策充满矛盾。
它一边要求中国弃核,一边却允许美国在菲律宾领土部署那些可能携带核武器的军事装备,这明显的就是双标行为,所以很难让人相信菲律宾这个倡议的诚意。
而菲律宾的激进言论,更多是为了迎合美国战略,而非真正推动地区无核化。
牛金所
面对美菲的联合施压,中方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反制策略。
在军事层面,中国海军在南海和黄海同步展开实弹演习,划定禁区,并出动轰-6K轰炸机、歼-16战斗机等先进装备,展示空海一体的作战能力。
这种高调演练,既是对菲律宾的警告,也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不会因外部压力退缩。
在外交层面,中方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的制裁也起到了一些后续的作用。
这个制裁精准打击了菲律宾政坛的亲美势力,释放明确信号:挑衅中国,必将付出代价。
同时这个制裁也对那些对中国友好的人士打开了大门,这鼓励了那些致力于中菲友好的人士,向大众传递更多的关于中国的正确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的行动并没有过度升级,而是保持克制,避免局势失控,这种有力但不冒进的策略,既维护了国家利益,也为后续外交斡旋留下空间。
那么在这场南海博弈之中,菲律宾能走多远?
菲律宾目前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国内政治影响。马科斯政府因经济问题和中期选举失利,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内部压力,而亲美路线也遭到杜特尔特家族等反对派的挑战。
杜特尔特最近以将近80岁的高龄在狱中再次当选成为了达沃市的市长,这更加给马科思政府带来了一些压力,毕竟杜特尔特是亲中国的重要领导人。
除了菲律宾本身,在东盟内部,菲律宾的激进立场也并没有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比如,马来西亚、越南这些国家更倾向于与中国保持合作,毕竟这些国家的经济很大一部分都依赖中国。
所以为了本国经济和稳定,这些国家也不愿意跟随菲律宾,一起对抗中国,菲律宾目前的这种孤立局面,可能让它的冒险政策难以为继。
而对美国而言,菲律宾更是一枚棋子,完全是可替代的。如果菲律宾方过度挑衅导致了局势失控,美国是否会全力支持,仍是未知数。
毕竟美国的核心目标是维持地区影响力,而不是卷入一场与中国的直接冲突,美国比菲律宾更清楚,这场冲突的代价是什么。
目前看来,南海的紧张局势在短期内是不会轻易降温的,美国的航母、菲律宾的喊话、中国的实弹演习,都是这场博弈的一部分。
然而真正的胜负手并不在于军事威慑的强弱,而在于谁能赢得地区国家的信任,谁能在外交和战略上占据主动。
菲律宾的激进政策,短期内或许能换取美国的支持,但长远来看,可能让自身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而中国在展示实力的同时,仍保持战略定力,避免落入对抗陷阱,南海的未来,仍取决于各方的理性选择——是继续对抗,还是回归对话。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5-07-04《“华盛顿”号航母抵达菲律宾访问》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7-01《被制裁的托伦蒂诺是谁?起底菲反华政客“黑历史”》
中华网 新闻 2025-07-07 《媒体人:菲要求中国弃核是政治投名状 无知与恶意的闹剧》牛金所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